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24
一、单选题
1.在班级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课堂 B.学习 C.课外活动 D.交往
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3.我们熟悉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意义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4.学生在学习完整数的加减乘除之后,在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中,把已有经验加以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这属于()
A.同化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是)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二、多选题
1.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学内容,这“三艺”指()
A.天文 B.修辞
C.文法 D.辩证法
E.数学
2.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的步骤包括()
A.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
B.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C.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习
D.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3.下列表述中,运用了无意识记的有()
A.兰兰发现一个学期结束后记住了老师的口头禅
B.华华通过谐音法记忆单词
C.悦悦放学回家必经之处——某火锅店,一直循环播放《成都》,久而久之她就会唱了
D.嘉嘉使用朗读法背诵现代诗
4.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包括()
A.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B.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C.独立意识的产生 D.情绪的稳定性
5.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学生可以提出申诉的有()
A.对学校做出的“留校察看”处分不服 B.教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
C.学校强迫学生购买非必需教学物品 D.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细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这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2.C【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C【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所述说明了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并不随着距离变化而变化,这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4.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所述是具体迁移的典型事例。
5.A【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A项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
1.BCD【解析】古希腊的“三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
2.ABCD
3.AC【解析】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A项中,兰兰记住老师的口头禅不是有目的的记忆,也没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属于无意识记。C项中,悦悦对《成都》的记忆也是无目的的,同样没有意志努力的参与,也属于无意识记。AC两项符合题意。B项中,华华使用谐音法记忆单词,属于有意识记。D项中,嘉嘉使用朗读法的目的是背诵现代诗,属于有意识记。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ABC【解析】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以及独立意识的出现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主要原因。
5.AB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ABC三项中的情况,学生可以提出申诉。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